禮食
基本解釋
古代國君賜臣下進食的一種禮遇。《國語·晉語七》:“反役,與之禮食。” 韋昭 注:“禮食,公食大夫之禮。”《儀禮·士相見禮》“若君賜之食,則君祭先飯,徧嘗膳,飲而俟,君命之食,然后食” 漢 鄭玄 注:“臣先飯,示為君嘗食也。此謂君與之禮食。” 賈公彥 疏:“君與臣小小禮食,法仍非正禮食。正禮食則公食大夫是也。”
成語(Idiom):禮食(lǐ shí)
發音(Pronunciation):lǐ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禮貌和飲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禮食是指在飲食過程中遵循禮儀規范,表達出對主人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它強調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應該注重禮貌和飲食之間的關系,以及通過正確的禮儀表達對主人的敬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禮食常用于描述在宴會、聚餐或正式場合中的禮儀行為。它強調了在社交場合中應該注意儀態和禮貌,以及對主人的感激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禮食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宴會禮儀。在古代,人們在參加宴會時,需要遵循一系列的禮儀規范,包括行進、坐立、進食等方面。禮食這個成語正是由這種古代的禮儀規范演變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禮食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禮”表示禮貌,而“食”表示飲食。這個成語的結構簡單明了,容易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宴會上,他以禮食為先,表達了對主人的尊重。
2.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禮食被視為一種重要的社交禮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禮食”這個成語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 將“禮”和“食”分別與禮貌和飲食這兩個詞聯系起來,強調禮貌和飲食之間的關系。
2. 想象參加宴會時需要遵循的禮儀規范,將其與“禮食”這個成語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禮儀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禮尚往來”、“餐桌禮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在學校餐廳吃飯時要注意禮食,不要大聲喧嘩。
2. 初中生: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時,要遵守禮食規范,不要隨便亂吃東西。
3. 高中生:在正式的社交場合中,我們應該用禮食來表達對主人的尊重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