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施
成語(Idiom):好施
發音(Pronunciation):hǎo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樂于施舍,慷慨解囊,樂于助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好施是由“好”和“施”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好施的基本意思是指一個人樂于施舍,慷慨解囊,樂于助人。這個成語表達了一個人心地善良,樂于幫助他人的品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好施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慷慨大方,善于施舍和助人。可以用于贊美一個人的善良和慷慨,也可以用于勸勉他人樂于助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好施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平津侯列傳》。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魯國有一位名叫平津侯的貴族,他非常慷慨大方,善于施舍,樂于助人。他經常幫助窮人和困難的人,因此被人們稱為好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好施是由形容詞“好”和動詞“施”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捐款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真是一個好施的人。
2. 她總是樂于助人,幫助他人解決問題,是一個真正的好施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好施這個成語:
1. 將“好”字和“施”字分別記憶,好施表示善良樂于助人。
2. 可以將好施與幫助他人的場景聯系起來,形成圖像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好心辦壞事”、“樂善好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好施的人,經常幫助同學解決問題。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向好施學習,樂于助人,幫助他人解決困難。
3. 高中生:好施是一種美德,真正的好施者會用自己的力量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