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察
涵察(hán chá)
發音:hán chá
基本含義:涵蓋和觀察。
詳細解釋:涵察是由“涵”和“察”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涵指包容、包含的意思,察指觀察、察看的意思。涵察的意思是指在觀察事物時,全面地包容和考察。它強調的是全面、細致的觀察和思考,不只看表面現象,而是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質和內涵。
使用場景:涵察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的觀察力敏銳、思考深入。也可以用來形容對事物進行全面觀察和思考的過程。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我們都可以運用涵察的精神,不只看表面現象,而是要從多個角度去觀察和思考,以獲得更全面的了解和更準確的判斷。
故事起源:涵察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禮記·大學》中的“君子之道”。其中有一句話是:“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劇,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君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要戒除三個惡習:年輕時要戒色欲,壯年時要戒斗爭,老年時要戒貪得無厭。其中的“戒之在得”一詞,就是指涵察的意思。
成語結構:涵察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涵”和動詞“察”組成。其中,“涵”作為動詞,表示包容、包含的意思;“察”作為動詞,表示觀察、察看的意思。
例句:
1. 他的觀察力很強,總是能夠涵察問題的本質。
2. 老師的涵察力很高,總能發現學生的潛在問題。
記憶技巧:記憶涵察這個成語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可以聯想涵察的“涵”字和“察”字的意思,涵指包容、包含,察指觀察、察看。可以想象一個人將自己的雙手展開,包容著一切,同時用雙眼觀察、察看周圍的一切。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涵察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如果你對涵察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中其他關于觀察和思考的成語,如“洞察一切”、“明察秋毫”等等。這些成語都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化中對觀察和思考的重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涵察力很高,總能發現我們的問題。
2. 初中生:他的涵察力很強,總是能夠看出別人的真實想法。
3. 高中生:涵察是一種重要的思維能力,能夠幫助我們更全面地理解問題。
4. 大學生:在研究領域中,涵察是獲得深入認識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