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和
基本解釋
唐 代樂名。 唐 初 祖孝孫 斟酌南北,考證古音,修定雅樂制成。名目是:豫和、順和、永和、肅和、雍和、壽和、太和、舒和、昭和、休和、正和、承和。其樂合三十二曲,八十四調,號《大唐雅樂》。《新唐書·禮樂志十一》:“初, 祖孝孫 已定樂,乃曰‘大樂與天地同和’者也,製《十二和》,以法天之成數。”按,《十二和》樂詞見《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四·唐祀圜丘樂章》。參閱 宋 王溥 《唐會要·雅樂上》。
成語(Idiom):十二和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èr 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十二種不同的和諧、和睦的關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十二和是由數字“十二”和“和”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它指的是十二種不同的和諧、和睦的關系,可以用來形容人際關系或事物之間的和諧相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十二和常用于形容團隊、家庭、社會等不同層面的和諧關系。可以用在各種場合,如演講、文章、對話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列子·黨人》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叫黨員的人,他和十二個朋友在一起,相處得非常和諧。由此形成了“十二和”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十二和是由數字“十二”和“和”兩個字組成的固定搭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團隊的成員之間十分和睦,真是一支十二和的團隊。
2. 這個家庭十分和諧,成員之間互相尊重、關心,是一個典型的十二和家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數字“十二”與“和”這個字形象地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十二個人手拉手站在一起,形成一個和諧的圓圈。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和諧相處相關的成語,如和衷共濟、和而不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同學之間都很和睦,是一個十二和的班級。
2. 初中生:我們家庭的成員之間相處得很和諧,就像一個十二和的大家庭。
3. 高中生:社團里的成員之間關系很好,大家一起努力,形成了一個十二和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