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詆
基本解釋
切直之言?!?a href="/r_ci_54f8e30846aa2037f43c1b2e69b6b054/" target="_blank">新唐書·盧藏用傳》:“忠臣不避誅震以納君於仁,明主不惡切詆以趨名于后?!?/p>
成語(Idiom):切詆
發音(Pronunciation):qiē d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切割、切斷和詆毀、貶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切指切割、切斷,詆指詆毀、貶低。切詆指對人或事物進行切割并詆毀貶低,表示對人或事物進行嚴厲批評或攻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對人或事物進行尖銳批評或攻擊的情況??梢杂脕硇稳輰δ橙说男袨?、言論或觀點進行嚴厲批評,也可以形容對某事物的質量、效果或價值進行嚴厲批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有“切詆之臣”的記載,意指對國家政策進行批評并提出改進建議的官員。后來,切詆逐漸演變為指責、詆毀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切詆別人的缺點,卻從不注意自己的問題。
2. 這篇文章切詆了政府的決策,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切詆”拆分為“切”和“詆”,切割和詆毀的意思。可以想象一個人用刀切割別人并詆毀他們,來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批評、攻擊相關的成語,如“言辭犀利”、“指桑罵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一個同學經常切詆別人,老師都很生氣。
2. 初中生:老師對我們的作文進行了切詆,指出了我們的不足之處。
3. 高中生:在辯論比賽中,我們要學會切詆對方觀點,同時要有合理的論據支持自己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