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尸
成語(Idiom):焚尸(fén shī)
發音(Pronunciation):fēn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將敵人的尸體焚燒,以示報仇或發泄憤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焚尸源自中國古代戰爭時期的一種殘酷行為,主要目的是通過焚燒敵人的尸體來展示勝利者的威嚴和對敵人的仇恨。這個成語在現代用法中,常常用來形容極度憤怒或報復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此成語一般用于形容極度憤怒或報復的情況,特別是在描述某人因為受到極大的傷害或侮辱而怒火中燒時。可以用于文學作品、演講、辯論或日常口語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焚尸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戰爭史書《戰國策》中,記載了戰國時期秦國將領白起焚燒敵人尸體的故事。根據史書記載,白起在攻打趙國的戰爭中,為了震懾敵人,將大量俘虜的尸體堆積起來并焚燒,以示對敵人的報復和威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焚尸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那個背叛他的朋友感到非常憤怒,仿佛想要焚尸一般。
2. 當聽到自己的計劃被泄露后,他怒火中燒,仿佛要焚尸一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憤怒到極點,決定將敵人的尸體焚燒,以此來報復和宣泄內心的憤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戰爭史,了解焚尸在古代戰爭中的真實使用情況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和歷史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聽到同學說壞話,她非常生氣,仿佛要焚尸一般。
2. 初中生:當我得知被欺負的朋友要報復時,我看到他的眼神仿佛要焚尸一般。
3. 高中生:面對那個傷害了她的人,她的憤怒仿佛要焚尸一般,決心要讓對方付出代價。
4. 大學生:他對社會不公的憤怒仿佛要焚尸一般,決心要為正義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