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粟
成語(Idiom):挽粟
發音(Pronunciation):wǎn s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勸勸人家,勸人回頭,使人悔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挽粟是一個古代的成語,其中“挽”是勸勸、勸導的意思,“粟”是指糧食。成語的意思是勸人家回頭,使人悔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挽粟常常用于勸導別人改正錯誤,悔過自新。可以用于朋友之間、家庭之間、師生之間等各種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的是楚國有一個叫虞卿的人,他被楚王派去勸降百越人。虞卿在百越人的營地里,看到他們正在研磨粟米,但卻沒有煮熟就吃。虞卿勸告他們說:“你們應該煮熟粟米后再吃,這樣才能更好地滋養身體。”虞卿的勸導成功了,百越人改變了吃粟米的習慣。后來,人們就用“挽粟”來形容勸導別人改正錯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由動詞“挽”和賓語“粟”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過好友的挽粟,終于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2. 老師用溫暖的話語對學生進行挽粟,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習慣。
3. 我們要善于用挽粟的方式去引導孩子,讓他們懂得自己的錯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田間地頭看到一片金黃的粟米,而你正站在旁邊勸導別人將粟米煮熟后再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相關的成語,如“挽留”、“挽救”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用挽粟的話語勸導同學們不要欺負弱小的同學。
2. 初中生:班主任老師通過挽粟的方式,幫助我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3. 高中生:在高考前夕,老師用挽粟的話語鼓勵我們不要放棄,努力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