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形
成語(Idiom):離形(lí xíng)
發音(Pronunciation):lí x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離開原來的形狀或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離形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離意為離開,形意為形狀或狀態。離形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物體或事物離開原來的形狀或狀態。它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發生變化或失去原有的特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離形常用于形容事物的變化或失去原有的特點。它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外貌變化,物品的破損,事物的轉變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離形來形容人的衰老,物品的損壞,或者是某個事物從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離形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卷七十八·王恭傳》中。故事講述了晉朝時期,王恭因為反對朝廷政策而被貶到了交州。在那里,他的外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得面黃肌瘦。因此,人們用“離形”來形容他的變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離形是一個由形容詞和名詞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臉色蒼白,離形了。
2. 這個花瓶摔碎了,完全離形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離形”與物體的變化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物體從原來的形狀或狀態離開,變得不同或破損,可以幫助記憶離形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離形相關的成語,如“離經叛道”、“離奇”等,來擴展你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摔倒了,膝蓋離形了。
2. 小學生:這個蘋果爛了,形狀完全離形了。
3. 初中生:他的外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完全離形了。
4. 高中生:這個地方經歷了戰爭,整個城市都離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