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韻
基本解釋
即兼韻。謂兼取通用韻中的一二字。 清 吳喬 《圍爐詩話》卷一:“ 唐 人有嫌韻、兼韻之法。嫌韻即出韻也;兼韻亦名干韻,謂兼取通用韻中一二字也。嫌韻與兼韻可通用,不可轉用。寒與刪、先得相兼,以其通用故也,而轉用之真、文、元則不可。”
成語(Idiom):干韻
發音(Pronunciation):gān y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干韻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唐代詩人杜牧的名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中的“干韻”。它形容風聲穿過樹林,打擊樹葉的聲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韻是指風聲穿過樹林時,所產生的樹葉相互摩擦、碰撞的聲音。這個成語形容聲音宏亮、激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干韻常用于形容聲音洪亮、宏亮,也可以用來形容文采華麗的詩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干韻這個成語來源于唐代詩人杜牧的名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這句詩描繪了一個人在自然環境中吟詩作畫的情景,其中“干韻”形容了風聲穿過樹林時的聲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韻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其中“干”是動詞,表示打擊、碰撞的意思;“韻”是名詞,表示聲音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風吹過樹林,發出干韻之聲。
2. 他的演講聲音宏亮,如同干韻一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干韻”與風聲穿過樹林,樹葉相互碰撞的聲音形象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唐代詩人杜牧的其他作品,了解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貢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風吹過樹林,聽到了干韻的聲音。
2. 初中生:他的演講聲音宏亮,像干韻一樣震撼人心。
3. 高中生:這首詩的韻律優美,干韻的聲音仿佛回蕩在耳邊。
4. 大學生:這個音響效果真好,干韻的聲音傳得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