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授
基本解釋
(1).囑托授予。《晉書·羊祜傳》:“取 吳 不必須臣自行,但既平之后,當勞圣慮耳。功名之際,臣所不敢居。若事了,當有所付授,愿審擇其人。” 唐 元稹 《南陽郡王贈某官碑文銘》:“在昔 徐 師,知於 南陽 ,付授兵柄, 渦 俾為防。”
(2).謂傳授。 宋 劉克莊 《滿江紅·四首并和實之》詞之三:“上帝照臨忠義膽,老師付授文章脈。” 清 戴名世 《老子論下》:“ 孔子 適 周 ,見 老子 ,其叮嚀付授不過數語而 孔子 嘆美之。其后所著書上下篇,大抵不出此數語之中。”
成語(Idiom):付授
發音(Pronunciation):fù sh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付出和接受,表示傳授知識或技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付授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它的第一個字是“付”,意思是付出、給予;第二個字是“授”,意思是傳授、教導。付授的基本含義是指付出和接受,特指傳授知識或技能。這個成語強調了學習和教育的雙方互動,傳授者需要付出努力來教導學生,而學生則需要接受并努力學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付授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教學過程,也可以用來形容師傅和徒弟之間的傳承過程。此外,它還可以用來形容其他任何一種知識或技能的傳授過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付授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儒家文化。在古代,儒家思想非常重視教育和學習,認為教育是培養人才和傳承文化的重要途徑。付授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論語·為政》一章中的一段對話:孔子說:“授之與人也,必恕己之心焉,恕己之心焉,雖愚必明,雖柔必強。”這段話意味著傳授知識和技能時,要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以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知識。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付授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付”和動詞“授”組成。動詞“付”表示付出、給予,動詞“授”表示傳授、教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老師付授知識,學生要努力學習。
2. 師傅付授技藝,徒弟要虛心向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憶付授這個成語,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 將付授的發音“fù shòu”與“付出和接受”這個基本含義進行聯想,幫助記憶成語的意義。
2. 想象一個老師付出努力來傳授知識給學生的場景,或者想象一個師傅傳授技藝給徒弟的情景,以加強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的教育文化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儒家思想和古代中國的教育制度。此外,你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授業解惑”、“傳道授業”等,以豐富你的漢語詞匯和文化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付授知識,我們要好好學習。
2. 初中生:老師付授的知識讓我受益匪淺。
3. 高中生:老師的付授讓我在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
4. 大學生:老師的付授讓我對專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5. 成年人:師傅的付授讓我掌握了一門技能,幫助我在工作中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