焫蕭
成語(Idiom):焫蕭
發音(Pronunciation):zhǒng xi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的光亮消失或衰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焫蕭是由“焫”和“蕭”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焫”指的是火光消失,“蕭”指的是風聲消失。合在一起,表示事物的光亮和聲音消失,形容事物的衰敗或衰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焫蕭常用于描述人們的權勢、聲望、光輝等的消失。可以用來形容政治家的威望衰落、明星的聲譽消失、企業的興盛衰敗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焫蕭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昭公十三年》。公元前541年,晉國的昭公在位時,國內發生了一場大旱災,農田干旱,百姓生活困苦。昭公派遣使者到各地求雨,但是都沒有成功。最終,昭公親自祭祀神靈,乞求降雨。祭祀之后,天空出現了雷電和暴雨,農田得到了滋潤。人們都說這是昭公的功勞,他的聲望和威望一度達到了巔峰。然而,不久之后,昭公因為貪圖享樂,荒廢國事,使得晉國逐漸衰敗。最終,昭公的權勢和聲望都消失了,就像火光和風聲消失一樣,成為了焫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曾經是這個行業的巨頭,但現在已經成為了焫蕭。
2. 這個明星因為一次丑聞而聲名大噪,但不久后就焫蕭了。
3. 這家企業過去曾經非常興盛,但現在已經是焫蕭一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焫蕭”與“火光消失,風聲消失”這個形象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可以想象一個火光和風聲同時消失的場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衰敗、消失相關的成語,如“一落千丈”、“一蹶不振”、“黯然失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昨天下大雨,今天陽光明媚,火光和風聲都焫蕭了。
2. 初中生:他曾經是班級的領導,但現在已經成為了焫蕭。
3. 高中生:這位明星因為一次丑聞而聲名大噪,但不久后就焫蕭了。
4. 大學生:這個企業過去曾經非常興盛,但現在已經是焫蕭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