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言
成語(Idiom):秉言(bǐng yán)
發音(Pronunciation):bǐng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堅守言論,恪守原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秉言是指堅守自己的言論或原則,不偏不倚地堅持自己的立場。它強調了個人的堅定和不動搖,不受外界干擾和誘惑的影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秉言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面對困難、誘惑或壓力時,能夠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不輕易妥協。它也可以用來表達對某人的贊賞,認為他能夠堅持自己的信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秉言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昭公二十一年》。昭公是春秋時期晉國的一位君主,他非常重視言辭的力量,認為言辭是管理國家的重要手段。有一次,昭公問他的宰相郤犨:“你認為我應該怎樣處置那些反對我政策的人?”郤犨回答道:“君主應該秉持自己的言論,堅持自己的原則。”昭公非常贊賞郤犨的回答,因此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秉言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秉”和名詞“言”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困難時,秉言不讓步,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
2. 這位領導秉言而行,不受任何人的影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手持一把劍,堅定地守護著自己的言論和原則,不受任何干擾。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秉言”相關的成語,如“秉公辦理”、“秉燭夜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秉言守信,不說謊。
2. 初中生:在面對誘惑時,我們應該秉言不讓步,堅守自己的原則。
3. 高中生:作為學生干部,我要秉言負責,為同學們提供幫助和支持。
4. 大學生:在社會中,我們要秉言行事,不輕易妥協自己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