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巾
基本解釋
(1). 明 代文人、處士所戴的軟帽。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二·仕宦譴歸服飾》:“故相 商淳安 召還時,尚未復官,及詣闕……見朝及陛見,戴方巾,穿圓領,繫絲絳,蓋用 楊廉夫 見 太祖 故事。”《儒林外史》第一回:“那邊走過三個人來,頭帶方巾,一個穿寳藍夾紗直裰,兩人穿元色直裰。”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士階條例》:“擬俊士帽則用方巾,或緞或紬。”
(2).指舊時行婚禮時新娘頭上所覆的紅方帕。《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到那一日,大吹大擂……一派細樂,引進洞房。揭去方巾,見那新娘子 辛小姐 ,真有沉魚落雁之容。”
英文翻譯
1.face cloth; kerchief
成語(Idiom):方巾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j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方巾是指男子用來包頭的巾,用來比喻品行高尚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巾的基本含義是指男子用來包頭的巾,通常用來表示男子的身份和地位。在成語中,方巾用來比喻品行高尚的人,指的是具有高尚品質和道德修養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巾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質高尚,道德修養好,行為端正。可以用于表揚一個人的品德和道德修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巾一詞最早見于《詩經·周南·桃夭》:“方其被澤,其悛且良。”這里的“方其被澤”指的是男子包頭的巾,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行高尚。后來,方巾逐漸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質高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方巾的結構是“方+其+被澤”,其中“方”表示方形的巾,用來包頭,“其”表示人,“被澤”表示品行高尚。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方巾之士,一直以來都表現出了高尚的品質和道德修養。
2. 這位老師教書育人,一直以來都是方巾之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方巾比喻成一個人的品行,將其與方巾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戴著方巾的人,表示他的品行高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品行和道德修養相關的成語,如“君子之交淡如水”、“以德服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方巾之士,要有好的品質和道德修養。
2. 初中生:我們班上有一個同學,他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方巾之士,大家都很敬佩他。
3. 高中生:在大學里,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方巾之士,做一個有高尚品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