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民
成語(Idiom):恒民
發音(Pronunciation):héng m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民的力量是永恒不變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恒民由兩個字組成,恒意為永恒不變,民指人民。恒民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人民的力量是永恒不變的,無論經歷怎樣的變革和困難,人民的力量始終存在且不可撼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表達人民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困難和挑戰,人民始終能夠團結一致,克服困難,取得勝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恒民一詞最早出自《漢書·王莽傳》,原文是“民不恒其心者,雖有甲兵,不能用也”。后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恒民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人民的力量是恒民的,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就能夠戰勝一切困難。
2. 在這次抗擊疫情的斗爭中,恒民的力量展現得淋漓盡致,彰顯了人民的偉大力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恒民”與“人民”的發音相結合,形成聯想記憶。同時,可以想象人民的力量就像恒星一樣,永遠不會消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上的人民運動和人民群眾的力量,例如中國革命、抗日戰爭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的團結就像恒民一樣,無論遇到什么問題,我們都能夠一起解決。
2. 初中生:只有恒民的力量才能夠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3. 高中生:歷史上的偉大變革都離不開恒民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發揚恒民的精神,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