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垛
成語(Idiom):標垛
發音(Pronunciation):biāo d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標桿或標志物來表示邊界或界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標垛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標”指的是標志物或標桿,第二個字“垛”指的是堆疊或排列。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用標志物來標示邊界或界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標垛來形容劃定邊界的行為,或者表示某個事物的范圍或限制。此外,標垛也可以用來比喻明確的規定或界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標垛的故事并不是很明確,但它的含義和用法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農耕社會。在農田中,農民們常常使用標桿或標志物來標示土地的邊界,以便進行種植或劃分土地。因此,標垛成了一個用來表示界限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標垛”的結構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標”和名詞“垛”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農民用竹竿標垛,劃定了田地的邊界。
2. 這個項目的預算已經標垛,不能再超過這個限制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住成語“標垛”,可以將其拆解成兩個部分進行記憶。標,可以聯想為標志物或標桿;垛,可以聯想為堆疊或排列。同時,可以想象農民在田地中用標桿來劃定邊界的場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農耕社會的文化和習俗,可以深入了解農業發展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界限、規定和限制相關的成語,例如“畫地為牢”、“限制”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用彩旗標垛,指引我們走向正確的方向。
2. 初中生(13-15歲):家長在地圖上標垛,告訴我旅游的范圍。
3. 高中生(16-18歲):政府在城市的邊界標垛,規定了不同區域的管理范圍。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公司在合同中標垛,明確了員工的權益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