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抱頭痛哭
發音(Pronunciation):bào tóu tòng k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悲痛,以至于不禁抱頭痛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比喻遭受到極大的打擊或傷心至極而無法自控情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遭受重大打擊、痛苦或失望的情況下的表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女兒王旖,因為她的父親的改革政策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他們用惡毒的謠言誹謗王旖。王旖無法忍受這些誹謗和侮辱,非常傷心痛苦,經常抱頭痛哭。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抱頭痛哭”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抱頭痛哭是一個由三個詞組成的四字成語,其中“抱頭”和“痛哭”是形容動詞短語,表示動作;而“抱”和“哭”是動詞,表示動作的方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噩耗后,抱頭痛哭了起來。
2. 在失去親人的那一刻,她抱頭痛哭,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抱頭痛哭與傷心、失望等負面情緒聯系在一起來記憶。想象一個人因為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而無法自控情緒,抱著頭痛哭的場景,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情緒表達相關的成語,如“淚如雨下”、“哀聲嘆氣”等,可以幫助豐富詞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聽到媽媽說要離婚,小明抱頭痛哭。
初中生:考試成績出來后,小紅抱頭痛哭,因為她考得很差。
高中生:他在籃球比賽中受傷了,疼痛使他抱頭痛哭。
大學生:面對失業的現實,小張抱頭痛哭,感到無助和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