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征
基本解釋
邊境上關卡所征的稅。語出《周禮·地官·司關》:“國兇札,則無關門之征,猶幾。” 宋 蘇洵 《衡論上·重遠》:“明珠大貝,紈錦布帛,皆極精好。陸負水載出境,而其利百倍。然而關譏門征僦雇之費,非百姓私力所能辦。”
成語(Idiom):門征(mén zhēng)
發音(Pronunciation):mén z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征召入伍的人,也可指被征調的人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門征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門”意指家門,指代家庭;“征”意指征召或征調,指代被征召或征調的人員。因此,門征的基本含義是指被征召入伍的人,也可泛指被征調的人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門征一詞常用于描述戰爭時期或緊急情況下被征召入伍的人員,也可以用來形容被征調到某個工作或任務的人。例如,在描述一場戰爭中,可以說“許多年輕人成為了門征”,意味著他們被征召入伍參加戰斗。在工作環境中,可以說“公司突然有一個緊急項目,大家都成了門征”,表示大家都被征調到這個項目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門征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戰爭時期。在古代,戰爭爆發時,國家會征召年輕人入伍,以增加軍隊的實力。這些年輕人被征召后,就成為了家庭的門外之人,因此形成了“門征”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門征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成語,由名詞“門”和動詞“征”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戰爭期間,許多年輕人成為了門征,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
2. 這個部門突然有一個緊急任務,大家都成了門征,需要全力以赴完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幫助記憶門征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家庭的門口,門口站著被征召入伍的年輕人,表示他們成為了門征。這個聯想可以幫助記住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門征相關的成語,例如門庭若市、門可羅雀等。這些成語都與門有關,可以拓展對門征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弟弟最近被學校征調參加籃球比賽,他成了門征。
2. 初中生:年底的時候,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義務勞動,同學們都成了門征,幫助清理校園。
3. 高中生:這個寒假,我被父母征調去參加輔導班學習,成了家庭的門征。
4. 大學生:暑假期間,我被實習公司征調到另一個城市工作,成了公司的門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