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磬竹難書(qìng zhú nán shū)
發音(Pronunciation):qìng zhú nán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書寫字跡潦草難辨,難以識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磬竹,古代一種使用竹子制成的樂器,竹管中有小孔,當敲擊竹管時,會發出清脆的聲音。磬竹難書這個成語形容寫字潦草難辨,就像是用磬竹敲打字體一樣,字跡難以辨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書寫潦草、字跡難辨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批評某人的書寫不認真、不細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唐朝時期,有一位名叫楊炯的文學家,他的書法技藝非常高超,字跡工整,深受人們的贊賞。有一天,楊炯在家中寫字時,突然發現自己的磬竹被人拿去敲打,發出清脆的聲音。他覺得這個聲音很有趣,于是就以磬竹為筆,隨手寫了幾個字。然而,他的字寫得很潦草,難以辨認。楊炯意識到,就像磬竹難以書寫一樣,自己寫字的潦草也是一種不盡人意的表現。從此,人們用“磬竹難書”來形容字跡潦草、難以辨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磬竹難書是一個主謂賓的結構,其中,“磬竹”為主語,“難書”為謂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字寫得磬竹難書,簡直就像是亂涂亂畫。
2. 這份文件上的字跡磬竹難書,我完全無法理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磬竹與書寫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下用磬竹敲打字體會產生潦草難辨的字跡,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與書法相關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書寫水平,避免出現磬竹難書的情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作業字寫得磬竹難書,老師看不懂。
2. 初中生:他的字寫得磬竹難書,就像是亂抄一樣。
3. 高中生:考試時寫字太快,導致字跡磬竹難書,被扣了不少分。
4. 大學生:熬夜寫論文,字寫得磬竹難書,連自己都看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