抃栗
成語(Idiom):抃栗(bīn lì)
發音(Pronunciation):bīn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受到驚嚇或害怕時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抃栗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抃(bīn)意為顫抖,栗(lì)意為害怕。抃栗形容人在受到驚嚇或害怕時,身體顫抖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人在面對恐怖、驚嚇或害怕的情況下的表情或舉動??梢杂脕砻枋鋈藗冊诳纯植离娪啊⒙牭娇膳碌墓适隆⒂龅酵话l事件等情況下的害怕樣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梁孝王世家》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故事中,梁孝王曾經派人去追捕叛逆的大臣。大臣在逃亡時,被一只栗子絆倒,結果被擒獲。從此以后,人們用“抃栗”來形容受到驚嚇或害怕的樣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抃栗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動詞“抃”表示動作,賓語“栗”表示害怕的對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當他聽到突然的爆炸聲時,他抃栗地跳了起來。
2. 她抃栗地看著恐怖電影,不敢繼續往下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面對恐怖場景時,全身顫抖的樣子,就像栗子一樣顫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恐懼、害怕相關的成語,如“戰戰兢兢”、“膽小如鼠”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我看到那只大蜘蛛的時候,我抃栗地跑開了。
2. 初中生:在鬼屋里,我看到了一個嚇人的面具,我抃栗地尖叫了起來。
3. 高中生:聽到突然的槍聲,全場觀眾抃栗地躲到地上,尋找掩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