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至
基本解釋
古樂章名。 漢 荀悅 《漢紀·惠帝紀》:“皇帝入廟門,奏《禮至》,以為行步之節,猶古《采薺》、《肆夏》也。”按,《漢書·禮樂志》、《宋書·樂志一》、《北史·儒林傳下·何妥》“禮至”均作“永至”。 朱起鳳 認為“永至”之“永”為“禮”之形訛。參閱《辭通》卷十六。
成語(Idiom):禮至(lǐ zhì)
發音(Pronunciation):lǐ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禮貌和尊敬到了極致的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禮至意味著對他人的尊重和關懷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它強調了在人際關系中的禮節和尊重,表達了對他人的真誠、友好和關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禮至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對他人的態度非常禮貌、尊重和熱情。它可以用來形容個人之間的相處、商務交流或社交場合中的行為舉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自于三國時期。當時,曹操派人到劉備的營地送禮物,劉備看到曹操的使者非常疲憊,就主動為他準備了溫暖的飯菜和床鋪。曹操的使者非常感動,回去后向曹操匯報了劉備的熱情款待。曹操聽后也十分贊賞劉備的禮貌,說:“禮至于此,吾必安之。”從此,人們就用“禮至”來形容對他人的尊重和關懷達到了極致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禮至 + 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客人的禮貌和熱情可謂禮至。
2. 她對長輩的尊敬和關心讓人感到禮至。
3. 在商務會議上,他的謙和和禮貌令人印象深刻,可謂禮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禮至”與“禮貌至極”的意思聯系起來,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禮貌和尊重相關的成語,如“禮尚往來”、“禮讓為先”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老師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可謂禮至。
2. 初中生:他對同學的幫助和關心讓人感到禮至。
3. 高中生:我們應該對老人的關懷和尊重做到禮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