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
基本解釋
◎ 五音 wǔyīn
(1) [the five note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five-tone scale]∶中國五聲音階上的五個級,相當于現行簡譜上的1、2、3、5、6。唐代以來叫合、四、乙、尺、工。更古的時候叫宮、商、角、徵( zhǐ)、羽
(2) [the five initial consonants (of Chinese syllables)]∶音韻學上指五類聲母的五類發音部位,即喉音、牙音、舌音、齒音和唇音
英文翻譯
1.【醫】five notes
詳細解釋
(1).我國古代五聲音階中的五個音級,即宮、商、角、徵、羽。 唐 以后又名合、四、乙、尺、工。相當于簡譜中的1、2、3、4、5、6。《孟子·離婁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趙岐 注:“五音,宮、商、角、徵、羽。” 漢 王充 《論衡·定賢》:“鼓無當於五音,五音非鼓不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七條絃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
(2).指音樂。《韓非子·十過》:“不務聽治而好五音,則窮身之事也。”《敦煌變文集·歡喜國王緣》:“五音日日聲盈耳,七寳朝朝滿眼看。”
(3).音韻學名詞。指按聲母的發音部位所分的五種聲類,即喉音、舌音、齒音、唇音、牙音。
成語(Idiom):五音
發音(Pronunciation):wǔ y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聲音音調的五種變化,也指五種不同的音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音是指聲音的五種基本變化,包括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和仄聲。在古代,漢語的聲調分為四聲,后來發展為五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聲音的變化和音調的特點,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聲音優美或不悅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音的概念最早出現在《詩經》中,是古代音韻學的基礎。在古代,人們對聲音的變化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并將其歸納為五種基本的音調變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音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的歌聲五音紛呈,引得觀眾們紛紛起立鼓掌。
2. 這個戲劇演員擅長運用五音來表現角色的情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五音的發音與“無因”進行聯想,因為五音的變化是有規律的,不是無緣無故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繼續學習漢字的發音規律和聲調變化,了解更多關于音韻學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會唱五音歌,每個音調都很準。
2. 初中生:在音樂課上,我們學習了五音的變化規律。
3. 高中生:五音是漢語的基本音調,對于學習古詩詞很有幫助。
4. 大學生:他的聲音有五音的特點,非常悅耳動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