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罪
成語(Idiom):抵罪(dǐ zuì)
發音(Pronunciation):dǐ z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通過某種手段或行動來擺脫罪責或避免受到懲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抵罪是一個法律術語,用來描述通過某種方式來使自己擺脫罪責或避免受到法律懲罰的行為。它可以指通過辯解、辯護、賠償等手段來證明自己無罪或減輕罪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抵罪常用于法律、司法領域的討論中,特別是與辯護、辯解、判決等相關的話題。同時,它也可以用于一般的交流中,表示通過某種方式避免受到責罰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抵罪這個詞語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實踐。在古代,人們通過辯解、辯護、賠償等方式來為自己辯護或減輕罪責,從而擺脫罪責或避免受到懲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抵罪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抵”是動詞,意為“抵擋”、“抵御”,而“罪”是名詞,意為“犯罪”、“罪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通過提供充分的證據成功抵罪。
2. 律師利用法律漏洞幫助被告抵罪。
3. 他通過支付賠償金來抵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抵罪”理解為“抵擋罪責”,通過抵擋來擺脫罪責或避免受到懲罰。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法律、司法領域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法律術語和法律知識,了解更多關于抵罪的案例和實踐。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通過向老師道歉和主動幫助同學來抵罪。
2. 初中生(13-15歲):他通過提供證據證明自己無罪來抵罪。
3. 高中生(16-18歲):律師通過辯護幫助被告成功抵罪。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他通過支付賠償金來抵罪,避免受到法律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