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花浪蘂
浮花浪蘂(fú huā làng rěn)
發音:fú huā làng rěn
基本含義:形容虛浮、浮華、沒有真實內涵的東西。
詳細解釋:浮花浪蘂是由“浮花”和“浪蘂”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浮花指的是花朵浮在水面上的景象,形容虛浮、沒有實質內容的東西。浪蘂是指荷花的花蕾,形狀像浪花,也是形容虛浮、沒有實質內容的東西。
使用場景: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些外表華麗但實際上沒有內涵的事物,例如說一個人的言行虛偽、沒有真誠的表達,或者一些藝術作品只注重外表效果而缺乏內在的思想。
故事起源:浮花浪蘂最早出自文學家李商隱的《無題·昨夜風開露井桃》一詩:“浮花浪蘂俱應憐,東風不與周郎便。”這首詩描寫了春天的景色,但作者通過浮花浪蘂的形象來表達人們對于虛假事物的反感。
成語結構:浮花浪蘂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可以用來修飾人、事物或者言行。
例句:
1. 他的演講只是空洞的浮花浪蘂,沒有實質內容。
2. 這個產品的包裝很華麗,但實際上只是浮花浪蘂,沒有真正的優點。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想象一朵浮在水面上的花朵和一個形狀像浪花的荷花蕾,它們都是虛浮、沒有實質內容的東西。
延伸學習:可以學習其他與虛浮、沒有實質內容相關的成語,例如“浮光掠影”、“浮云蔽日”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作文只是一堆浮花浪蘂,沒有真實的感受。
2. 初中生:這個游戲看起來很好玩,但實際上只是浮花浪蘂,沒有深度。
3. 高中生:這個電影的特效很炫酷,但劇情卻是浮花浪蘂,沒有邏輯性。
4. 大學生:這個社交平臺上的一些人只是在炫耀自己的生活,其實都是浮花浪蘂,沒有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