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幾
基本解釋
謂從事物細微的變化中預見其先兆。語本《易·繫辭下》:“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金 王若虛 《臣事實辨上》:“﹝ 范蠡 ﹞乃又移書同志,誦王之短,而示己之見幾。” 明 沉宸荃 《謁梅子真祠》詩:“明哲早見幾,冥鴻避矰弋。”《東周列國志》第四八回:“ 穆王 笑曰:‘ 陳 懼我討罪,是以乞附,可謂見幾之士矣。’”
成語(Idiom):見幾
發音(Pronunciation):jiàn j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看到多少就有多少,形容事物的數量與所見相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見幾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動詞“見”和量詞“幾”組成。它的基本含義是指看到多少就有多少,表示事物的數量與所見相符。它常用來形容某種現象或情況的真實程度,強調事物的數量和實際情況一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見幾常用于描述事物的數量與所見相符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各種現象或情況。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對某個問題的了解程度,表示他們對問題的認識與實際情況一致;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方的人口數量與所見相符,表示這個地方的人口數量真實可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見幾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起源于中國古代的農業社會。在農村地區,人們常常根據自己所見的農作物來判斷收成的多少。如果看到田地里長滿了莊稼,就說明收成豐富;如果看到田地里幾乎沒有莊稼,就說明收成不好。因此,人們根據自己所見的莊稼數量,就能夠判斷出收成的多少。這種觀察事物與實際情況一致的現象,后來被形容為“見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見幾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動詞“見”和量詞“幾”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問題的了解就是見幾,沒有深入研究過。
2. 這個地方的人口數量真實可信,是見幾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見幾”與農村的莊稼收成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自己在農田中,根據所見的莊稼數量來判斷收成的多少,這樣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數量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計日程功”、“寥寥無幾”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看到很多書,我的書架上見幾的書。
2. 初中生:他對這個問題的了解就是見幾,沒有深入研究過。
3. 高中生:這個地方的人口數量真實可信,是見幾的。
4. 大學生:他們公司的年終獎見幾,完全取決于個人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