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燧火
成語(Idiom):柘燧火
發(fā)音(Pronunciation):zhè suì h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火勢旺盛、熊熊燃燒的火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柘,古代一種樹木,燧,指用打火石打火。柘燧火比喻火勢旺盛,燃燒得很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火勢猛烈、熊熊燃燒的場景,也可以用來比喻某種熱情、激情或氣勢等非常強烈的狀態(tài)。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天道》中記載了一個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在山上砍柴時發(fā)現(xiàn)一棵柘樹,他將柘樹砍倒后,樹干里突然冒出了火焰,燃燒得非常旺盛,這就是柘燧火的來源。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柘”、“燧”、“火”三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火勢如柘燧火,燃燒得非常旺盛。
2. 他的激情就像柘燧火一樣,無法被抑制。
3. 這場比賽中,他的斗志如柘燧火般燃燒,最終獲得了勝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柘燧火”與火焰熊熊燃燒的場景聯(lián)系起來,形象地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火相關(guān)的成語,如“火燒眉毛”、“火上澆油”等,擴大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夜晚的篝火像柘燧火一樣燃燒得很旺。
2. 初中生:他的熱情就像柘燧火一樣,無法被抑制。
3. 高中生:她的斗志如柘燧火般燃燒,始終保持著高昂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