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口稅
基本解釋
舊 中國 海關征收的一種國內關稅。凡進口洋貨運銷 中國 內地或出口土貨從內地運銷國外,除在口岸海關完納值百抽五的進口稅或出口稅外,另繳2.5%的子口稅,以代替沿途所經各內地關、卡應征的稅、捐和厘金。這種代替內地關、卡應征的各種捐稅稱“子口稅”。子口稅的開征,始于1858年 中 英 《天津條約》的規定,其目的為便于帝國主義在 中國 內地傾銷洋貨和掠奪原料。1931年,子口稅與厘金同時廢止。 鄭觀應 《盛世危言·稅則》:“有代用護照包送無運照之土貨者。且同一土貨,由 香港 來,則準其報半稅,無釐捐,若由 粵 省來,則不準報子口稅,必報釐捐……無異為淵驅魚,為叢驅爵。”
成語(Idiom):子口稅(zǐ kǒu shuì)
發音(Pronunciation):zǐ kǒu sh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小額的稅收或財政負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子口稅是由“子”、“口”和“稅”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子”是指小的、少的意思,“口”是指人的數量,“稅”則是指財政負擔或稅收。子口稅的基本含義是指小額的稅收或財政負擔。它可以用來形容稅收額度較低,或者指某種財政負擔相對較輕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子口稅常常用于描述一些小額的稅收或者財政負擔較輕的情況。它可以用于經濟學、財政政策、稅收法規等相關領域的討論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子口稅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或典故。它是根據漢字的本義和用法組合而成的,用于描述小額稅收或財政負擔較輕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子口稅的結構是“子”、“口”和“稅”三個字的組合。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方的子口稅很低,吸引了很多企業前來投資。
2. 政府決定減少子口稅,以刺激經濟發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法來記憶子口稅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小孩子(子)在嘴巴(口)旁邊交稅(稅),表示小額的稅收或財政負擔。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稅收制度和財政政策,以及相關的經濟學知識,深入了解子口稅的含義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爸爸說我們家的子口稅很低,所以我們可以買更多的東西。
2. 初中生:政府決定減少子口稅,以吸引更多的外資進入。
3. 高中生:經濟發展需要適度的子口稅,以保持財政收入的穩定。
4. 大學生:研究稅收政策時,要考慮子口稅對經濟的影響和合理設定稅收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