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頌
基本解釋
◎ 傳頌 chuánsòng
[eulogize] 傳播頌揚
全村人傳頌著他英勇救人的事跡
近義詞
歌頌、歌唱、歌詠、稱贊、贊美、贊頌、贊揚、頌揚、謳歌
英文翻譯
1.be eulogized everywhere; be on everybody's lips; sb.'s praises are being sung everywhere; be widely read
詳細解釋
(1).指被傳揚稱頌之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稱上古之傳頌,辯而不慤,道先王仁義而不能正國者,此亦可以戲而不可以為治也。”
(2).傳揚歌頌。 宋 曾鞏 《移滄洲過闕上殿札子》:“﹝ 英宗 ﹞自踐東朝,淵默恭慎,無所言議施為,而天下傳頌稱説,德號彰聞。” 明 李贄 《與焦弱侯》:“或以浮名傳頌,而其實索然。” 魯迅 《準風月談·后記》:“但我以為作文人究竟和‘大出喪’有些不同,即使雇得一大群幫閑,開鑼喝道,過后仍是一條空街,還不及‘大出喪’的雖在數十年后,有時還有幾個市儈傳頌。”
成語(Idiom):傳頌(chuán sòng)
發音(Pronunciation):chuán sò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傳播贊美和贊揚之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傳頌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傳”意為傳播、傳遞,第二個字“頌”意為贊美、贊揚。傳頌表示傳播贊美和贊揚之辭,通常用來形容人們對某人或某事的高度贊揚和傳播。這個成語常常用來表達對英雄人物、偉大事跡或優秀作品的贊美和傳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傳頌常常出現在正式場合、文學作品、演講和贊美文章中。例如,當有人在慶典上致辭時,可以使用傳頌來贊美英雄人物或偉大事跡。在文學作品中,作者可以使用傳頌來表達對主人公的贊美和傳頌。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于表達對優秀作品的贊揚和傳播,比如音樂、藝術和文學作品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傳頌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十四年》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季孫的人,他曾經為魯國做出了很多貢獻,但是后來因為一些原因被迫離開了魯國。離開之后,季孫在外地建立了自己的勢力,并且得到了很多人的贊美和傳頌。這個故事中的“傳頌”一詞,形容了人們對季孫的贊美和傳播。后來,這個成語就被廣泛使用起來,表示對英雄人物、偉大事跡或優秀作品的贊美和傳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傳頌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傳”和“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英勇事跡被人們傳頌了很久。
2. 這部電影以其深刻的主題和出色的表演受到了廣泛的傳頌。
3. 這位科學家的杰出貢獻將被人們永遠傳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傳頌”。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高處,手中舉著一本書,向四周傳播贊美和贊揚之辭,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其他與贊美和傳頌相關的成語,如“頌揚”、“贊美”等。
2. 閱讀相關的贊美和傳頌的文章,了解不同領域的贊美和傳頌的方式和表達。
3. 學習相關的文學作品,了解如何運用傳頌這個成語來表達對主人公的贊美和傳頌。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傳頌英雄人物的事跡,讓更多的人知道。
2. 初中生:這部電影真的很好看,我會傳頌給我的朋友們。
3. 高中生:我們應該傳頌那些為國家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和藝術家。
4. 大學生:這篇文章的思想很深刻,值得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