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僚
基本解釋
在京師以外任職的官吏。 清 尹耕云 《致曾國藩書》:“何況 耕云 以久遭屏斥之身,浮沉外僚,但丐斗升之祿以活妻子者,更何敢搖唇鼓舌以議天下事乎?”
成語(Idiom):外僚
發(fā)音(Pronunciation):wài l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外來的官僚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外僚指的是外地來的官僚,多指對當(dāng)?shù)厥挛锊皇煜ぃ惺戮兄?jǐn)?shù)墓賳T。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某些官員因?yàn)榈赜颉⑽幕仍颍瑢Ξ?dāng)?shù)厥聞?wù)不熟悉,行事拘謹(jǐn)?shù)那闆r。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中有一則故事。故事中,楚國的官員到齊國任職,因?yàn)閷R國的情況不熟悉,行事不當(dāng),被當(dāng)?shù)厝藨蚍Q為“外僚”。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外僚是一個由“外”和“僚”兩個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外地官員不了解我們的習(xí)俗,做事總是很外僚。
2. 他雖然是外地來的,但很快適應(yīng)了當(dāng)?shù)氐墓ぷ鳝h(huán)境,沒有外僚之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外僚”聯(lián)想成“外來的官僚”,并想象一個不熟悉當(dāng)?shù)厥聞?wù)的官員在行事時表現(xiàn)拘謹(jǐn)?shù)那榫啊?/p>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xué)習(xí)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外行人”、“異鄉(xiāng)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媽媽是外地來的老師,她剛來我們學(xué)校的時候有點(diǎn)外僚。
2. 初中生:新調(diào)來的校長對我們學(xué)校的情況不熟悉,有時候會顯得有點(diǎn)外僚。
3. 高中生:這位外地來的政府官員雖然對我們的地方文化不熟悉,但他很努力適應(yīng),沒有外僚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