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首
基本解釋
◎ 馬首 mǎshǒu
(1) [head of a horse]∶馬頭
(2) [head of the general's horse as guide]∶指作戰時主將的馬首所向
馬首裂。——明· 魏禧《大鐵椎傳》
瞻余馬首。——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詳細解釋
(1).馬的頭。《儀禮·士喪禮》:“君至,主人出迎于外,門外見馬首,不哭。” 唐 韓愈 《過鴻溝》詩:“誰勸君王回馬首,真成一擲賭乾坤。”
(2).馬的前面。 唐 李德裕 《次柳氏舊聞》:“ 元宗 始入 斜谷 也……知頓使給事中 韋倜 於墅中得新熟酒一壺,跪獻於馬首者數四。”
(3).馬首所向。指策馬前進。 晉 趙至 《與嵇茂齊書》:“鳴鷄戒旦,則飄爾晨征,日薄西山,則馬首靡託。” 明 張以寧 《有感》詩:“馬首 桓州 又 懿州 ,朔風秋冷黑貂裘。”
(4).所騎的馬。借以敬稱他人。 唐 戴叔倫 《奉同汴州李相公勉送郭布殿中出巡》詩:“馬首先春至,人心比歲和。” 宋 蘇軾 《與韓昭文》:“邊徼往還,從者殊勞,日望馬首,但迂拙動成罪戾,恐不能及見公之還而去耳。”
(5).指蠶。 元 王惲 《玉堂嘉話》卷六:“蠶為馬首。”參見“ 馬頭娘 ”。
成語(Idiom):馬首
發音(Pronunciation):mǎ sh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馬的頭部,常用于比喻事物的重要部分或首要位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馬首”源自古代戰爭中的馬陣,馬陣的重要性在于馬的頭部,因此“馬首”成為比喻事物重要部分或首要位置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的重要部分或首要位置,也可用于比喻人的地位或職位的重要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馬首”來源于古代戰爭中的馬陣。在古代戰爭中,馬陣是一種常見的戰術布陣,馬的頭部在馬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馬首成為比喻事物重要部分或首要位置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研發部門是整個公司的馬首,他們的工作非常重要。
2. 在這個項目中,技術團隊是馬首,他們的決策將直接影響整個項目的成功與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馬陣中馬的頭部的重要性,以及“馬首”成為比喻事物重要部分或首要位置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馬有關的成語,如“馬不停蹄”、“騎虎難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狗狗是我家的馬首,每天都陪著我玩耍。
2. 初中生:在班級中,班長是我們班級的馬首,他負責組織各種活動。
3. 高中生:在學校的學習中,學生會主席是學生們的馬首,他們代表學生向學校反映問題和需求。
4. 大學生:在學院中,系主任是我們專業的馬首,他負責協調各個教學環節。
5. 成年人:在公司中,CEO是公司的馬首,他負責決策和管理整個公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