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柔筋脆骨 (róu jīn cuì gǔ)
發音(Pronunciation):róu jīn cuì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體弱,沒有力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柔筋脆骨指人的筋骨柔軟而易折斷。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體弱,沒有力量,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性格軟弱無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體弱無力,缺乏堅持和毅力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性格軟弱,不敢堅持自己的意見或立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柔筋脆骨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十年》中,原文為“柔筋脆骨,不能承重”。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醫學觀念,認為人體的筋骨柔軟而易折斷是一種病態,也是一種體質上的弱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柔筋脆骨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柔”、“脆”和名詞“筋”、“骨”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長得高大,但是柔筋脆骨,沒有什么力量。
2. 她的性格柔筋脆骨,經不起挫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的筋骨非常柔軟,像橡皮一樣容易折斷,從而形象地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人體健康相關的成語,如“強筋健骨”、“筋疲力盡”等,來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跑步的時候摔倒了,他的柔筋脆骨受傷了。
2. 小學生:雖然他上課很用功,但是體育課上的表現卻柔筋脆骨。
3. 初中生:他的柔筋脆骨讓他無法堅持到比賽結束。
4. 高中生:她的柔筋脆骨讓她無法承受壓力,總是容易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