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耕當問奴
發音(Pronunciation):gēng dāng wèn n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們相互之間沒有明確的分工和責任,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耕當問奴出自《戰國策·秦策三》。耕是指耕作農田,當是指分配,問是指詢問,奴是指奴隸。成語的意思是農田耕作需要專人負責,而問奴則是需要奴隸負責,如果耕作和奴隸的分工混亂,就會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工作中分工不明確、責任不清晰、合作不默契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批評組織、團隊或個人在工作中沒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國策·秦策三》中記載,秦國國君想要在冬季時進行農田耕作,于是問奴隸是否愿意去耕作農田。奴隸回答說:“只要國君分配好耕作的具體任務,我們愿意去耕作。”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工作中,需要明確分工和責任,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耕 + 當 + 問 + 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由于項目組內部分工不明確,導致耕當問奴,工作進展緩慢。
2. 這個團隊的工作效率很低,因為耕當問奴,沒有明確的責任分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每個字拆分開來記憶,例如:耕(gēng)- 農田耕作,當(dāng)- 分配,問(wèn)- 詢問,奴(nú)- 奴隸。同時,可以將這個成語和一個沒有明確分工的團隊形象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工作效率相關的成語,例如“分工合作”、“井井有條”等,進一步豐富對工作效率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班上的分組作業總是耕當問奴,沒有明確的分工和責任。
2. 初中生(12-15歲):老師在課堂上強調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不能讓耕當問奴的情況出現。
3. 高中生(15-18歲):學校的學生會組織的活動,由于耕當問奴,導致活動效果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