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肄
基本解釋
練習。《漢書·禮樂志》:“ 河間獻王 王雅材,亦以為治道非禮樂不成,因獻所集雅樂。天子下大樂官,常存肄之,歲時以備數,然不常御,常御及郊廟皆非雅聲。” 顏師古 注:“肄,習也。”
成語(Idiom):存肄(cún yì)
發音(Pronunciation):cún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存:保存;肄:修習。原指保存學問,后泛指保留、保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存肄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它的基本含義是保存和修習。最初,存肄是用來描述保存學問的行為,后來逐漸演變成泛指保留和保存的意思。在現代漢語中,存肄常用來表示保留和保存某種技能、知識或傳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存肄常用于描述個人或集體保留、保存某種技能、知識或傳統的行為。它可以用來表達對過去的尊重和珍視,也可以用來鼓勵人們保持學習和進步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存肄最早出自《史記·太史公自序》:“余將以成事業之志,肄業之力,存其才而行之。”這句話中的“肄業”就是存肄的典故。后來,存肄逐漸被用作成語,成為描述保留和保存的符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存肄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存肄著古琴的演奏技巧,從不間斷地練習。
2. 這位老師努力存肄著傳統文化,希望能夠傳承下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存肄的發音“cún yì”與“存一”進行聯想,表示保存和保留。此外,可以將存肄與學習相關的場景進行聯想,如一個人坐在書桌前,努力保存和修習知識。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存肄相關的成語,如存心(保存心意)、肄業(修習學問)、存心不良(故意存有不良目的)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要存肄好爸爸教我的游泳技巧。
初中生:學習是為了將來有更好的發展,我們要存肄好所學的知識。
高中生:存肄歷史文化是我們傳承優秀傳統的重要任務。
大學生:大學生活豐富多彩,要存肄好各種技能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