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錦
基本解釋
(1).指像貝的文采一樣美麗的織錦。《文選·左思<蜀都賦>》:“貝錦斐成,濯色江波。” 劉逵 注:“貝錦,錦文也。 譙周 《益州志》云:‘ 成都 織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勝於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也。’” 唐 李德裕 《斑竹管賦》:“始裁截以成管,因天資而具美;疑貝錦之濯波,似餘霞之散綺。” 清 顧汧 《桃源賦》:“若貝錦之澄鮮,而濯色於江渚。”
(2).喻誣陷他人、羅織成罪的讒言。《詩·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貝錦。” 朱熹 集傳:“言因萋斐之形,而文致之以成貝錦,以比讒人者因人之小過而飾成大罪也。”《周書·宇文測傳》:“ 太祖 怒曰:‘ 測 為我安邊,吾知其無貳志,何為間我骨肉,生此貝錦!’乃命斬之。” 明 李開先 《事定公評后序》:“貝錦百端,讒舌千丈,始之者一線,而引之者滔天。” 康有為 《敬謝天恩并統籌全局折》:“交章飛文,變亂黑白,誣攻新政,貝錦如織。”
英文翻譯
1.(織有貝形花紋的錦) silks with wavy form; shell-like patterns
成語(Idiom):貝錦(bèi jǐn)
發音(Pronunciation):bèi j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文辭華美,用詞精細的文章或辭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貝錦是由“貝”和“錦”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貝,指的是貝殼,是一種具有美麗紋理的貝類軟體動物的外殼;錦,指的是錦繡,是一種繡花或織錦的技藝,具有豐富的色彩和精細的紋樣。貝錦形容文章或辭章的文辭華美,用詞精細,像貝殼紋理和錦繡一樣美麗細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貝錦多用于形容文辭華美的文章或辭章,可以用來夸獎一篇文學作品的寫作水平高超,用詞精準、優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貝錦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起源,但它的意義與中國古代文人雅士的審美觀念有關。古代文人追求文辭華美、用詞精細,通過不同的修辭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貝錦成語形象地比喻了文辭華美的文章或辭章。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貝錦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意義相關的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篇文章寫得真是貝錦,讓人流連忘返。
2. 他的辭章貝錦繡麗,展現了他卓越的才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我們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貝錦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塊貝殼上繡著精美的錦繡圖案,形象地表達了文章或辭章的華美和精細。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文學和修辭手法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古代文人的作品,了解他們在文章中如何運用貝錦這樣的修辭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寫的作文被老師夸獎說是貝錦,我很開心。
2. 初中生(14歲):這本小說的文辭貝錦,讀起來很有意境。
3. 高中生(17歲):老師的講課內容貝錦繡麗,讓我們受益匪淺。
4. 大學生(20歲):這篇論文的用詞精準、句式華美,真是一篇貝錦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