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胙
成語(Idiom):祿胙(lù zú)
發音(Pronunciation):lù z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的俸祿和糧食供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祿指官員的俸祿,胙指官員的糧食供給。祿胙一詞常被用來形容官員的待遇和收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祿胙一詞多用于描述官員的待遇和收入,可以在政治討論、歷史研究等場景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祿胙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在古代,官員的收入由國家提供,包括俸祿和糧食供給。祿胙一詞形象地描述了官員的待遇和收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祿胙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官員享受著豐厚的祿胙,但卻沒有為人民做出任何貢獻。
2. 在古代中國,官員的祿胙與他們的地位和功績有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祿胙這個成語與官員的收入和待遇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可以想象一個官員在享受著豐厚的祿胙,同時他手中拿著一碗糧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官員的待遇是更好理解祿胙這個成語的重要途徑。可以進一步學習古代中國的歷史和政治制度,深入了解祿胙的意義和使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的爸爸是一名官員,每個月都有很多祿胙。
2. 初中生(14歲):我們在歷史課上學到了祿胙這個成語,它形容了古代官員的待遇。
3. 高中生(17歲):祿胙一詞可以用來比喻現代官員的收入和福利待遇。
4. 大學生(20歲):在政治討論中,祿胙這個成語常常被用來批評官員的腐敗和貪污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