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
基本解釋
連詞。于是。表承接。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無題》:“有一個大襟上掛一支自來水筆的記者,來約我做文章,為敷衍他起見,我于是乎要做文章了。”參見“ 于是 ”。
猶于是。《國語·周語上》:“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 唐 韓愈 《贈崔復州序》:“慶 復 人之將蒙其休澤也,於是乎言。” 明 劉基 《郁離子·枸櫞》:“夫木產于土,有土斯有木,於是乎果實生焉。”《漢書·五行志中之上》:“夫合諸侯,民之大事也,於是虖觀存亡。”
成語(Idiom):于是乎(yú shì hū)
發音(Pronunciation):yú shì 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事情的發展或結果是由于前面所說的原因或情況而產生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于是乎是一個副詞性成語,由“于是”和“乎”兩個部分組成。于是表示事情的發展或結果是由于前面所說的原因或情況而產生的,乎用于句末,表示疑問或加強語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于是乎常用于口語和文學作品中,用來表示因果關系或推理的過程。它可以用來連接一連串的事件或情況,表達出一種自然的邏輯推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故君子之于天下也,乎!于是乎!君子之于天下也,于是乎乎!君子之于天下也,乎乎乎!”這是《左傳》中的一段文字,其中的“于是乎”被反復使用,意義是“由此而來”。后來,這個用法被人們引申為表示因果關系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于是乎”的結構是“于是”+“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小明考試得了第一名,于是乎他得到了獎學金。
2. 天氣預報說明天會下雨,于是乎大家都帶了雨傘出門。
3. 老師發現了小紅作弊的證據,于是乎她被開除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于是乎”拆分為“于是”和“乎”兩個部分來記憶。同時,可以通過制作一些相關的聯想圖像,或者在例句中多次使用這個成語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的成語和熟練運用它們可以幫助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可以通過閱讀經典文學作品、參加語言學習班或者使用成語學習APP等方式來進一步學習和應用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做完功課了,于是乎我可以去玩了。
2. 初中生(13-15歲):我練習了很多次,于是乎我終于會彈鋼琴了。
3. 高中生(16-18歲):我努力學習了一年,于是乎我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4. 大學生(19-22歲):我參加了很多實習,于是乎我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