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旗
基本解釋
謂行軍時主將所有的作為表識的旗幟。旗上有不同的標記,以便士兵辨認。《通典·兵二》:“認旗遠看難辨,即每營各別畫禽獸自為標記。”《資治通鑒·后梁均王貞明五年》“ 李紹榮 識其旗” 元 胡三省 注曰:“凡行軍,主將各有旗以為表識,今謂之‘認旗’。”《三國演義》第二八回:“ 關公 活捉執認旗的小卒過來,問取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注:“認旗,就是認軍旗,旗上有將領的官號或姓名。”《新民晚報》1986.4.5:“他那座駕船上插著面認旗,旗上繡了個大大的‘郭’字。紅旗幫首領姓 張 名 保仔 ,他那認旗上繡個‘張’字。”
成語(Idiom):認旗
發音(Pronunciation):rèn q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對領導或團隊的歸屬和支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認旗是指認同和擁護某個團體、組織或領導,表示對其歸屬和支持。這個成語源于古代軍隊,在戰場上,士兵需要認清自己所屬的旗幟,以便與敵軍區分開來,同時也是對領導和團隊的歸屬感的表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認旗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景,表示對某個團隊、組織或領導的忠誠和支持,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人對某個事物的認同和擁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認旗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戰爭時期。在那個時候,戰場上常常出現戰亂,士兵需要通過認清自己所屬的旗幟來避免誤傷。認旗成語的含義就是源于此,表示對領導和團隊的歸屬和支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認旗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認”是動詞,表示認同、認可;“旗”是名詞,表示旗幟、標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忠誠的員工,始終認旗不誤。
2. 在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團結起來,認旗向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個戰場上,看到了自己所屬的旗幟,然后用手指向旗幟,表示對領導和團隊的歸屬和支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團隊合作和領導力相關的成語,如“團結一心”、“齊心協力”等,以加深對這些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認旗,聽從老師的指揮。
2. 初中生:作為班級的一員,我們要認旗向前,共同進步。
3. 高中生:在學習中,我們要認旗,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努力學習。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要認旗,為社會做出貢獻。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們要認旗,忠誠于公司,為公司的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