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險
成語(Idiom):扼險
發音(Pronunciation):è x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緊緊抓住危險的要害部分,使其無法發展或擴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扼險意指在關鍵時刻抓住危險的要害部分,阻止其發展或擴大。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了在危險面前,能夠準確把握關鍵,采取果斷行動,從而避免災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在關鍵時刻能夠冷靜處理危險情況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處理危機時的策略或方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國策·齊策二》中有一則故事。春秋時期,齊國的孟嘗君率領軍隊攻打燕國。燕國的將領樂羊子采取了奇襲的戰術,派遣騎兵隊伍包抄齊軍后方。孟嘗君得知后,立即采取措施,迅速扼住了樂羊子的行動,最終成功擊敗了燕國。從此,人們用“扼險”來形容在關鍵時刻抓住危險的要害部分,阻止其發展或擴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動詞“扼”表示抓住,名詞“險”表示危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危機關頭,他扼住了危險的要害,成功避免了更大的災難。
2. 這位領導者在團隊遇到困難時,總能扼險當機,帶領大家走出困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扼險”聯想為一只手緊緊抓住危險的要害部分,不讓其發展或擴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危險相關的成語,如“臨危授命”、“危如累卵”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在過馬路時扼險過,不要亂闖。
2. 初中生:在考試前,我會扼險克服緊張情緒,保持冷靜。
3. 高中生:面對突發事件,我們應該扼險當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4. 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扼險保命,防止發生嚴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