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憲
基本解釋
禮儀和法令。《荀子·勸學》:“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飡壺也,不可以得之矣。”《后漢書·曹褒傳》:“朝廷禮憲,宜時刊立。”
成語(Idiom):禮憲(lǐ xiàn)
發音(Pronunciation):lǐ x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尊重禮儀和憲法,指遵守禮節和法律規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禮憲是由“禮”和“憲”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禮”表示尊重禮儀、遵守社會規范,“憲”表示憲法、法律規定。禮憲的基本含義是指尊重禮儀和憲法,遵守禮節和法律規定,表現出對社會秩序和公共道德的尊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禮憲常用于形容一個人言行舉止合乎禮儀和法律規定的情況。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公共場合舉止得體,尊重他人,并遵守法律法規。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組織或機構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遵守相關法律法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禮憲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禮儀志》中,原本是指皇帝對待賓客時要遵循的禮儀規定。后來,禮憲逐漸演變為一種社會道德規范和法律遵守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禮憲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共場合總是表現得非常禮憲。
2. 這個組織一直遵循著禮憲的原則,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禮憲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身穿禮服,站在憲法前,莊重而恭敬地遵守禮儀和憲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禮儀和法律知識,了解社會道德和法律規定的重要性,以及遵守禮儀和法律的好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在學校里互相友好相處,遵守禮憲。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遵守校規,遵循禮憲。
3. 高中生:在社會上,我們要遵守法律法規,遵循禮憲。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遵守禮憲。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們要遵守職業道德,遵循禮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