紆行
成語(Idiom):紆行
發音(Pronunciation):yū x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走緩慢,遲疑不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紆行形容行走時遲疑、徘徊不前,猶如紆緩的樣子。表示行動遲緩、不果斷,常用來形容人在做事情時猶豫不決、磨蹭拖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紆行多用于形容人的行為、態度,常見于日常生活和文學作品中。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在做決定時猶豫不決,或者行動遲緩,不敢下定決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二年》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晉國大夫韓宣子在公元前641年的一次宴會上,他的仆人在宴會結束后疑慮重重,行走時遲疑不前。韓宣子看到后,便用“紆行”來形容他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紆行是一個動賓式成語,由“紆”和“行”兩個詞組成。其中,“紆”意為繞曲,緩慢;“行”意為行走。兩個字合在一起,形容行走時遲疑、徘徊不前的樣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紆行不前,一直在思考要不要接受這個工作機會。
2. 學生們紆行不前,不敢回答老師的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紆行”與“遲疑不前”這個含義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在行走時緩慢、猶豫不決的樣子,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行走、動作相關的成語,比如“躊躇”、“徘徊”等,以豐富詞匯,并加深對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紆行不前,不敢一個人走到黑暗的地方。
2. 初中生:他紆行不前,不敢向心儀的女孩表白。
3. 高中生:考試前的我總是紆行不前,不敢相信自己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