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mù zhù xīn níng ㄇㄨˋ ㄓㄨˋ ㄒㄧㄣ ㄋㄧㄥˊ目注心凝
猶言全神貫注。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粉蝶》:“ 陽 目注心凝,對燭自鼔;久之,頓得妙悟,不覺起舞。”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目注心凝
成語(Idiom):目注心凝
發音(Pronunciation):mù zhù xīn n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心思凝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目注心凝是由“目注”和“心凝”兩部分組成的,其中,“目注”指的是目光集中注視,專注注意;“心凝”指的是心思凝聚,思緒集中。這個成語通過目光和心思的凝聚,形象地描述了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在學習、工作或思考時,注意力高度集中,心思凝聚的情景。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思維敏銳、專注力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目注心凝一詞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代文學家陳思王蕭統的《文選·陳思王集》中。故事中,蕭統描述了一位名叫鄭淹的學者,他在閱讀書籍時,總是目光專注、心思凝聚,完全沉浸在學習中。這樣的學習態度和專注力令人敬佩,因此,目注心凝這個成語也就流傳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目注心凝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目注”是形容詞短語,“心凝”是動詞短語。這個成語的結構簡潔明了,容易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考試中,他目注心凝,一絲不茍地做完了每一道題。
2. 他在工作中總是目注心凝,從不分心,因此完成任務的效率非常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坐在桌前,目光集中地注視著書本,同時腦海中的思緒也凝聚在一起,形成一個凝固的心形。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住目注心凝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注意力、專注力相關的成語,如“心無旁騖”、“目不轉睛”等,以拓展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上課的時候,老師講解時,我目注心凝,認真聽講。
2. 初中生:為了備戰期末考試,我每天晚上都目注心凝地復習,希望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參加模擬演講比賽時,我目注心凝地演講,全神貫注地傳達我的觀點。
4. 大學生:在研究實驗室里,我目注心凝地進行實驗,以期獲得準確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