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鐘
基本解釋
一種無袖不開衩的長外衣,即斗篷。其形如古樂器的鐘,故稱。 清 方以智 《通雅·衣服》:“ 周弘正 著繡假鐘,蓋今之一口鐘也。凡衣掖下安襬,襞積殺縫,兩后裾加之。世有取暖者,或取冰紗映素者,皆略去安襬之上襞,直令四圍衣邊與后裾之縫相連,如鐘然。”《西游記》第三六回:“那眾和尚真?zhèn)€齊齊整整,擺班出門迎接,有的披了袈裟,有的著了偏衫,有的穿著個(gè)一口鐘直裰。”《官場現(xiàn)形記》第四三回:“不知從那里拖到一件又破又舊的一口鐘,圍在身上,擁抱而臥。”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袍子的款式裁縫得很好,腰肢上扎了兩道寬褶,一下子就顯得細(xì)腰之下擺衩撒開,很象一把剛收起的統(tǒng)傘,所以這種袍子又叫做一口鐘。”
成語(Idiom):一口鐘
發(fā)音(Pronunciation):yī kǒu zh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說話音調(diào)鏗鏘有力,聲音洪亮。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口鐘是指說話聲音洪亮有力,像鐘聲一樣響亮。形容人的聲音響亮、有威嚴(yán),也可用來形容文章或演講的聲音雄壯、有氣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聲音洪亮、有力,也可以形容文章或演講的聲音雄壯、有氣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津侯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春秋時(shí)期,晉國有個(gè)叫鐘繇的人,他的聲音洪亮有力,聽起來像鐘聲一樣。后來,人們就用“一口鐘”來形容說話聲音洪亮有力。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一口鐘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口鐘的聲音在教室里響起,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2. 這位演講者的聲音洪亮如鐘,激勵了在場的聽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lián)想鐘聲的聲音,想象一個(gè)人說話的聲音像鐘聲一樣洪亮有力。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xué)習(xí)其他形容聲音的成語,如“鏗鏘有力”、“聲如洪鐘”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gè)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老師的一口鐘聲音讓我們都能聽到。
2. 初中生:他的一口鐘聲音讓人印象深刻。
3. 高中生:這位演講者的一口鐘聲音激勵了所有的聽眾。
4. 大學(xué)生:他的一口鐘聲音在整個(gè)會場回響,讓人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