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花鱸
基本解釋
鱸魚的美稱。 宋 方岳 《送胡兄歸岳》詩:“風飽 橫江 十幅蒲,秋聲正有玉花鱸。”
成語(Idiom):玉花鱸
發音(Pronunciation):yù huā l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文采華美的詩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玉花鱸,取意美麗華麗的鱸魚。比喻詩文文采華美,形容文筆優美,富有藝術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詩文寫得優美、華麗,也可用于形容其他藝術作品或表達方式富有審美價值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玉花鱸”最早出現在唐代李白的《贈王判官》一詩中:“玉花鱸,文采華”。李白以此形容當時的王判官的才華橫溢,文筆華美。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文章寫得像玉花鱸一樣,文采華美。
2. 這幅畫的色彩斑斕,堪稱玉花鱸之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玉花鱸”形象化為一條美麗的鱸魚,以及與文學藝術相關的形容詞和名詞聯想,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可以閱讀更多關于李白的詩歌,了解他的文學成就。
2. 學習其他形容文學藝術的成語,如“紙上談兵”、“文不加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的畫畫真漂亮,就像玉花鱸一樣美麗。
2. 小學生:我喜歡讀李白的詩,他的詩文寫得像玉花鱸一樣華麗。
3. 初中生:這篇作文用詞精準,句子優美,堪稱玉花鱸之作。
4. 高中生:他的書法字跡流暢,墨香四溢,真是一幅玉花鱸般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