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口
基本解釋
[釋義]
(副)一口咬定。
[構成]
動賓式:矢|口
[例句]
矢口否認|矢口抵賴。(作狀語)
英文翻譯
1.swear; vow
詳細解釋
◎ 矢口 shǐkǒu
(1) [flatly]∶一口咬定
矢口否認
(2) [speak thoughtlessly or cacually]∶隨口;信口
矢口成篇
(1).猶開口,隨口。常表示不用思索,或敏捷。 漢 揚雄 《法言·五百》:“圣人矢口而成言,肆筆而成書。” 汪榮寶 義疏:“矢口肆筆,猶云正口直筆,言不假思索也。” 明 屠隆 《綵毫記·散財結客》:“奇哉!矢口成篇,雄壯激烈,真才子也。” 清 曹寅 《病起弄筆戲書》詩:“鯫生腸無一勺油,矢口便駡東諸侯。” 劉師培 《論近世文學之變遷》:“﹝縱橫家流﹞擅專對之才,泉涌風發,辯若懸河,雖矢口直陳,自成妙論。”
(2).誓口。謂賭咒發誓,一口咬定。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張炳垣傳》:“﹝ 劉鴉頭 ﹞被搒掠無完膚,矢口不吐同謀一人。”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軼聞·良吏平反冤獄》:“及 張君 蒞任,過堂見此婦神氣靜雅,舉止大方,謂必非逼死其姑者,疑其有冤,再三研詰,矢口不移。” 陳殘云 《山谷風煙》第十章:“母子二人很奸狡,矢口咬定沒有人來過。”
成語(Idiom):矢口
發音(Pronunciation):shǐ k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堅決、毫不動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矢口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矢意為箭,口意為嘴巴。矢口的基本含義是指說話堅決、毫不動搖,表示一個人堅決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或立場,不容置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矢口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某個問題上堅定不移,毫不動搖地堅持自己的立場。可以用于夸獎一個人的堅定不移,也可以用于批評一個人不聽勸告,固執己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矢口最早出現在《史記·留侯世家》這本古代中國史書中。故事講述了劉邦與韓信之間的一次爭吵。當時劉邦很生氣,想要殺掉韓信,但韓信卻毫不畏懼地站在劉邦面前,矢口堅決地表達自己的忠誠。劉邦被韓信的勇氣和堅定所感動,最終放過了他。從此以后,矢口成為了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堅定不移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矢口由兩個字組成,矢表示箭,口表示嘴巴。矢口的結構簡潔明了,非常容易記憶和理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矢口否認自己有任何不當行為。
2. 她矢口拒絕接受任何賄賂。
3. 這位領導矢口表示會為民眾的利益而奮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矢口記憶為“箭射出口”,形象地表示一個人堅定地將自己的意見從嘴巴中表達出來,不容質疑。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堅定和決心相關的成語,如“堅持不懈”、“毫不動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矢口地說自己沒有偷別人的東西。
2. 初中生:老師問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我矢口答道:“我絕對不同意!”
3. 高中生:面對困難,我矢口表示我會堅持下去,不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