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憑
成語(Idiom):質憑
發音(Pronunciation):zhì p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憑借實際證據或真實材料作為依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質憑源于《史記·李斯列傳》中的“質實不用,質言可用”。其中,“質實不用”指的是實際的證據或真實的材料不需要使用,而“質言可用”則表示可以使用口頭上的陳述或言辭作為依據。后來,這個成語演變為現在的“質憑”,意味著憑借實際證據或真實材料作為依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或主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辯論、論證、討論等場合中,可以使用“質憑”來表示憑借實際證據或真實材料來支持自己的觀點或主張。也可以用于強調某個觀點或主張是有充分證據支持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質憑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在古代,人們在法庭上進行辯論時,需要提供實際證據或真實材料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如果沒有充足的證據,就很難說服法官和陪審團。因此,質憑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原則,也成為了一種智慧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質憑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其中“質”是第一個字,表示實際證據或真實材料;“憑”是第二個字,表示依靠或倚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辯論中,他憑借大量的數據和事實質憑自己的觀點。
2. 他提供了充足的證據,質憑了自己的主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質憑”與“證據”和“依靠”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人拿著一堆證據,站在一個憑借證據來支持自己觀點的位置上,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相關成語,如“憑空”、“憑據”等,以擴展對“質憑”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質憑了很多實際的證據,向同學們證明了我的觀點是正確的。
2. 初中生(13-15歲):老師要求我們在辯論賽中質憑自己的觀點,所以我準備了很多相關的材料。
3. 高中生(16-18歲):在寫論文時,我會質憑大量的學術研究來支持我的觀點。
4. 大學生(19歲及以上):在參加辯論比賽時,我需要質憑充足的證據來說服評委和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