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絜
成語(Idiom):矯絜(jiǎo jié)
發音(Pronunciation):jiǎo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談舉止矯揉造作,不自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矯絜是由“矯”和“絜”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矯”意為糾正、改正,而“絜”則指繩子或帶子。矯絜一詞原指糾正繩帶,后來引申為糾正言行,使其符合規范,但有時也帶有過分修飾的意味。形容人的言談舉止過于刻意,不自然,缺乏真實性和自然流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矯絜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言談舉止過于刻意,不自然,缺乏真實性和自然流露的情況。例如,當某人在社交場合中過分拘謹、不敢展示真實的自我時,可以用矯絜來形容他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矯絜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一文中,其中描述了一個名叫齊齊的人,他過分注重禮節,言行舉止極度刻意,不自然。這個故事通過齊齊的行為來告誡人們不要過分追求形式上的規范,而忽略了真實的內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矯絜是由兩個形容詞性的漢字組成的成語,具有修飾和形容的功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談舉止總是矯絜,讓人感覺很不自然。
2. 她在社交場合中過分拘謹,總是顯得矯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矯絜這個詞語。可以想象一個人過分修飾自己的言談舉止,像是在糾正繩帶一樣,非常刻意和不自然。將這個形象與矯絜這個詞語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其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矯絜相似的成語,如“矯情”、“矯揉造作”等,以擴大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表演太矯絜了,不自然。
2. 初中生:她在面試時的表現過于矯絜,沒有展示真實的自我。
3. 高中生:他的言談舉止過于矯絜,讓人感覺不舒服。
4. 大學生:在社交場合中,過分拘謹和矯絜會讓人覺得不自然。
5. 成人:在職場中,過分修飾自己的言談舉止往往會顯得矯絜,不利于與他人建立真實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