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椷
成語(Idiom):裁椷(cái juān)
發音(Pronunciation):cái j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根據事實真相對人進行公正判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裁椷一詞來源于古代的一種刑具,用以判決犯人的罪行。椷是一種木制的刑具,形似木床,有繩索固定,犯人被固定在上面,通過審判人員的審訊和判決,來決定犯人的罪行和處罰。因此,裁椷成語比喻對人進行公正的審判和判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裁椷成語通常用于形容對人進行公正的判決,特別是在法律和司法領域中。也可以用于形容對事實真相進行客觀判斷和公正決策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裁椷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劉隗傳》中,講述了劉隗在擔任刺史期間,對犯人進行公正判決的故事。這個故事成為了裁椷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裁椷成語由兩個部分組成,裁和椷。裁表示判決,椷表示刑具。兩個詞合在一起,形成了裁椷這個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法官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裁椷,保證了審判的公正性。
2. 在法庭上,裁判員需要進行裁椷,以便做出公正的判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裁椷成語。想象一個法官坐在裁判臺上,對被告進行公正的判決,而被告被固定在椷上,無法逃脫。這樣的場景可以幫助記憶裁椷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法律和司法相關的成語,如“公正無私”、“秉公執法”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10歲):老師對我們的考試成績進行裁椷,公平地給出了評價。
2. 初中生(12-14歲):在籃球比賽中,裁判員需要進行裁椷,確保比賽的公正性。
3. 高中生(15-18歲):法官對被告進行裁椷,以保證判決的公正和合理性。
4. 大學生(19歲及以上):在辯論比賽中,評委需要進行裁椷,根據辯論的論據和邏輯判斷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