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
基本解釋
◎ 立志 lìzhì
[aim to do sth.;be bent to;be determined to; make up one's mind] 立下志愿,樹定志向
立志改革
近義詞
發憤、奮發、勤奮
英文翻譯
1.resolve; be determined
詳細解釋
(1).樹立志向;下定決心。《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志以發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參以定之。”《后漢書·列女傳·陰瑜妻》:“我本立志與 陰氏 同穴,而不免逼迫,遂至於此,素情不遂,奈何?” 宋 陳亮 《上孝宗皇帝第二書》:“論治則曰立志,論事則曰從權。”《紅樓夢》第一一八回:“如今姑爺癆病死了,你 史妹妹 立志守寡,也就苦了。”
(2).堅強獨立的意志。《孟子·萬章下》:“故聞 伯夷 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明 陶宗儀 《輟耕錄·狷潔》:“﹝ 鄭所南 ﹞剛介有立志,會天兵南,叩闕上疏,犯新禁,眾爭目之。”
成語(Idiom):立志
發音(Pronunciation):lì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立志指一個人樹立遠大的目標,下定決心去實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立志是指一個人心懷遠大的目標,并且下定決心去努力實現。它強調了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要有堅定的決心和毅力,不輕易放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立志這個成語可以用于表達個人追求目標和實現理想的決心。它常常用于教育、勵志和激勵的場合,鼓勵人們要有遠大的目標,并且為之努力奮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立志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故事中,孟子對荀卿說:“吾聞之,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聞惡于其所志也。”意思是說,士人應該立志于追求道德和理想,而不應該羞恥于貧窮和簡樸的生活條件。從這個故事中衍生出了“立志”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立志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立”表示立即、堅定,第二個字“志”表示志向、抱負。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輕時立下了志向,決心要成為一名著名的科學家。
2. 學習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我們要立志堅持下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立”字和“志”字分別與“決心”和“目標”聯系起來,形成關聯記憶。同時,可以將立志與堅定、努力等詞語進行搭配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了解立志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和用法外,還可以通過閱讀勵志故事、名人傳記等來進一步了解立志的重要性和實踐方法。同時,可以學習其他與立志相關的成語,如“志存高遠”、“志在四方”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立志努力學習,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畫家。
2. 初中生:我立志要考上理想的高中,為將來的大學做準備。
3. 高中生:我決心立志考上一所名牌大學,追求更好的未來。
4. 大學生:我立志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工程師,為社會做出貢獻。
5. 成年人:我要立志努力工作,實現自己的事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