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僉都御史
基本解釋
◎ 右僉都御史 yòuqiāndūyùshǐ
[official] 官名。明代都察院置左右僉都御史,略次于左右副御史。參見“右都御史”條
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十府。——清· 張廷玉《明史》
召為南京右僉都御。
成語(Idiom):右僉都御史(yòu qiān dū yù shǐ)
發音(Pronunciation):yòu qiān dū yù s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右僉都御史是明代官職名,指的是右副都御史的職位。成語“右僉都御史”常用來形容官員官僚主義、官場陳規舊例,指那些墨守成規、不思進取、拘泥固執的官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右僉都御史”中的“右僉都御史”是明代官職名,指的是副都御史的職位。副都御史是明代官員中的一種職位,負責監察地方官員的政績和品行。成語中的“右僉都御史”常常用來形容官員官僚主義、官場陳規舊例,指那些墨守成規、不思進取、拘泥固執的官僚。這個成語在現代社會中用來形容那些辦事拖沓、不思進取、迂腐守舊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右僉都御史”常用于諷刺批評官僚主義、官場陳規舊例的現象。可以用在描述官員、領導或者組織機構在處理事務時過于拖延、墨守成規、不思進取的情況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明代朱權和吳寬編纂的《明史》中有關“右僉都御史”的記載。根據記載,明代的官員中,有一位叫做楊一清的官員擔任了右僉都御史的職位。楊一清在任職期間,對一些地方官員的貪污腐敗等問題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而是一味地墨守成規,不敢有所行動。因此,人們就用“右僉都御史”來形容那些官僚主義、官場陳規舊例的官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右僉都御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官員一直被稱為右僉都御史,因為他總是拖延辦事,遲遲不肯做出決策。
2. 這個部門的工作效率太低了,簡直是一個右僉都御史的代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右僉都御史”拆分成“右僉”、“都御史”來記憶。右僉指的是副都御史的職位,都御史是明代的一種官職。可以通過將這些關鍵詞與官僚主義、官場陳規舊例等概念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明代的官制和官職,了解明代官員的職責和權力分配。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與官僚主義、官場陳規舊例相關的成語,例如“墨守成規”、“拘泥固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覺得那位同學上課老是遲到,真是一個右僉都御史。
2. 初中生:我們學校的辦事效率太低了,簡直是一個右僉都御史的代表。
3. 高中生:政府部門的審批流程太復雜了,真是一個右僉都御史的產物。
4. 大學生:這個公司的管理方式過于官僚化,完全是一個右僉都御史的局面。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