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社
基本解釋
(1).養馬之地所設立的祭祀后土之社,以發明用馬駕車之人配食。亦指配食者。《周禮·夏官·校人》:“秋祭馬社、臧僕。” 鄭玄 注:“馬社,始乘馬者。” 孫詒讓 正義:“牧地及十二閑之中,蓋皆為置社,以祭后土,而以始制乘馬之人配食焉,謂之馬社也。”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八日祠山圣誕》:“其日都城內外,詣廟獻送繁盛,最是府第及內官迎獻馬社,儀仗整肅,裝束華麗。”
(2). 宋 時 陜西 軍中買馬的組織。《宋史·兵志十一》:“ 陜西 廣鋭、勁勇等軍,相與為社,每市馬,官給直外,社眾復裒金益之,曰馬社。”
成語(Idiom):馬社
發音(Pronunciation):mǎ sh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齊心協力,共同努力的團體或集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社是一個由“馬”和“社”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馬”指的是馬匹,象征著力量和速度;“社”指的是農民聚居的村莊,象征著團結和共同努力。馬社意味著人們齊心協力,共同努力,以達到更好的目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馬社常用于形容團結一心,共同奮斗的團隊或集體。可以用來形容工作團隊、學習小組、志愿者團體等共同努力的集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馬社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農村社會。在古代,農民們常常組成農民合作社,共同勞作,互相幫助。這種集體勞動的方式被形容為“馬社”,寓意著人們齊心協力,共同努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馬社的結構為“名詞+名詞”,其中第一個名詞“馬”是形容詞性的名詞,第二個名詞“社”是名詞性的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的團隊就像一個馬社,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完成了這個項目。
2. 這個學習小組真是一個馬社,大家互相幫助,一起進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馬”和“社”兩個字形象化地聯想起來幫助記憶。比如,想象一個擁有強壯馬匹的農民社區,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努力耕種土地,這樣就能夠更容易地記住“馬社”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農村社會的發展和農民合作社的作用,以及現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和技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們班級就像一個馬社,大家一起努力學習,互相幫助。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籃球隊是一個馬社,每個人都發揮自己的優勢,為了贏得比賽而努力。
3. 高中生(16-18歲):我們志愿者團隊是一個馬社,大家一起為社區的發展做出貢獻。
4. 大學生(19-22歲):我們科研團隊是一個馬社,大家共同研究,為科學進步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