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甕
成語(Idiom):覆甕(fù wèng)
發音(Pronunciation):fù w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自己被自己的計謀所陷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覆甕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有一位叫做孟嘗君的人,他是戰國時期的一個重要政治家。有一天,孟嘗君請來了一個陶匠,希望他制作一件甕(wèng)。陶匠制作好了甕后,孟嘗君卻告訴他甕底有個洞,要求他重新制作。陶匠依照孟嘗君的要求重新制作了一個甕,但孟嘗君卻又說這次甕口太小,要求他再次制作。陶匠開始懷疑孟嘗君是在故意找茬,但還是依照他的要求制作了一個甕。最后,孟嘗君告訴陶匠,他要將甕覆在陶匠頭上,以此來懲罰他的愚蠢。這個故事中的“覆甕”成為了一個成語,用來比喻自己被自己的計謀所陷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當我們被自己的計謀所陷害時,可以使用“覆甕”這個成語來形容這種情況。比如,當我們為了達到某個目的而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時,最終卻被自己的計謀所坑害時,可以用“覆甕”來形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源于中國戰國時期的歷史傳說,講述了孟嘗君懲罰陶匠的故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覆甕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覆”和“甕”。其中,“覆”表示覆蓋,覆蓋在甕上;“甕”表示一種陶制的容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原本打算利用這個計謀來陷害別人,結果卻不小心覆甕自己。
2. 這個政治家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覆甕他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覆甕”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制作一個甕,但每次都被自己的要求所困擾,最終甕覆在自己的頭上,形成一個有趣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戰國時期的歷史,了解孟嘗君和他的政治思想。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原本要捉弄我,結果卻不小心覆甕自己。
2. 初中生:他為了讓別人倒霉,結果卻不小心覆甕自己。
3. 高中生:他原本打算利用這個計謀來陷害別人,結果卻不小心覆甕自己。
4. 大學生: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覆甕他人。